古俄罗斯“真假沙皇”现象:宗教思想根深蒂固皇权观念与生俱来

在白驹过隙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国的政坛都有过一段混乱的时期,或位望身尊的贵族们之间勾心斗角,或平民发动起义,虽然这些内政混乱的发生常常让国王以及一些大臣们苦恼不已,但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也正构成了 一个完整的历史。

俄罗斯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段“真假沙皇”的故事,常常有人自称自己是真沙皇,而现今当权的是假沙皇,从而号召人民发动起义,“真假沙皇”是俄罗斯历史文化上极具特色的现象,在17世纪的俄国,这种状况屡见不鲜,而关于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原因,究其根本,与当时人们固有的宗教观念有关。

1584年,俄国历史上第一个沙皇伊凡四世因病去世,其皇位由其子费多尔继承。

费多尔虽然是沙皇的长子,但是却是一个精神不健全且智力低下的庸人,在费多尔的一生中,唯爱两件事,一件是安静听着教堂里的钟声,另一件事就是观看宫廷中的小丑表演,在处理内政以及国家大事方方面,费多尔可以说是完全不懂。

费多尔在任期间,俄国的子民都对其抱有争议,人们认为这样一个智能低下的人无法担当一国之主的重任,时常讥笑费多尔。

费多尔还有一个弟弟名叫季米特里,同样也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俄国的皇室大权逐渐落到了费多尔的舅舅戈都诺夫的手中。

戈都诺夫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人,善处理政事,但是却是一个玩弄权术的人,在戈都诺夫逐渐掌控着俄国皇室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排挤掉了那些对自己不满意的大臣,独揽内外大权。

1598年,费多尔去世,其弟季米特里也在九年前亡故,由于费多尔膝下无子嗣,皇位出现了空缺,在当时俄国总主教的强烈建议下,戈都诺夫顺利当上了沙皇。

在戈都诺夫上台后不久,俄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数以万计的百姓忍饥挨饿,于是大量的饥民发动了武装起义,但是在起义军进攻到莫斯科附近时,遭到了戈都诺夫的,为了以儆效尤,戈都诺夫将这些起义军们绞死在了树上,虽然这次起义失败了,但当时的俄国依然有很多百姓在密谋着反叛。

在俄国处于一个内部混乱以及下层人民仇恨政府的时期,波兰国王决定趁机攻打俄国,并扶植那些反沙俄的势力,伺机夺取俄国的政权。

一位名叫格里戈里的青年在这个时候找到了波兰国王,并自称自己是季米特里,九年前并没有死去,而是意外得救了,后来一直长住在波兰,这些年一直在谋划重夺俄国政权的事,其实这个青年只是一个逃亡的修道士而已,然而波兰国王却听信了他的胡言乱语。

两人还达成了共同协议:一方面,波兰国王帮助夏季米特里重夺皇位,并准许他招募军队,另一方面,夏季米特里在取得俄罗斯皇位以后,承诺割让两个省给波兰国王。

1604年,假季米特里带军攻入俄国,由于当时的俄国农民以及农奴都十分痛恨戈都诺夫的统治,盼望着有一个好的沙皇来给他们带来美好的生活,除了平民百姓以外,一些平日里被戈都诺夫打压的贵族也都站在了假季米特里一边,于是假季米特里几乎不费力就攻入了莫斯科。

不得民心,众叛亲离的戈都诺夫也在焦急羞愤中去世,假季米特里在一个月后正式加冕当了沙皇。然而事情总有真相大白的时候,假季米特里的真面目还是被揭穿了,最终落了个被民众打死的下场。

自格里戈里成功上位以后,“真假沙皇”现象就层出不穷,17~18世纪,曾经有数百人将自己假托为俄国的沙皇,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当时俄国人民内心根深蒂固的宗教意识脱不了干系。

宗教思想在俄罗斯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加之对皇室与生俱来的尊敬,“真假沙皇”现象应时而生

“真假沙皇”的现象在俄国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与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三种宗教理念相关。

17世纪,在俄国宗教改革的时期出现了一个与官方东正教对立的派别—旧礼仪派。

1650~1660年,当时俄国的尼康牧首与沙皇阿列克谢准备对东正教进行一场改革,其目的是为了让宗教礼仪统一,但是这场改革不但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还导致了东正教的分裂。

以大司祭阿瓦库姆为首的神职人员坚持旧的宗教礼仪,他们认为对原先的东正教的改革是一种背叛,如今统治世界的不是基督徒,而是敌基督,他们与官方的东正教不断抵抗着。

当时流传在俄国民间的众多言论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旧礼仪派的发起人安德烈认为,在“旧罗马和新罗马”(君士坦丁堡)沦陷以后,“第三罗马”莫斯科也叛教了,如今当道的是“敌基督”。

另一位信徒加夫里尔也曾说:“世界上有三个罗马,其中两个已经灭亡了,第四个也不会再有,罗马帝国迎来了末日,如今在俄罗斯,敌基督横行于世。”

就这样,俄罗斯人民一直被这样的观念影响着,时间一长,具有旧信仰的俄罗斯人民就会有一种信念:救世主基督在来临之前一直藏匿于世界的某个角落,忍受屈辱和贫穷,但是终会现身,唤醒人们的怜悯之心,来拯救这个世界。

即将到来的拯救世界的基督的形象与藏匿起来的“真沙皇”的形象相结合,就会使人们坚信现如今当政的沙皇是假冒的,真正的沙皇还在人间漂泊。

旧礼仪派的人们始终坚信世界末日和天堂之国即将到来,他们在幅员辽阔的大地上寻找一个没有世俗和罪恶的理想国家,足迹遍布远东、日本等等。

另一边反教堂派大肆宣扬,彼得一世时的敌基督的统治将于1912年结束,化身为现任沙皇的敌基督将会被推翻,随后接受末日的审判。他们认为在推翻沙皇的战争结束以后,俄罗斯将焕然一新,成为幸福的大地。

彼得一世在位时期,强化了农奴制,企图将俄罗斯带向现代化,长期以来,农民被奴役的状况一直都没有改变过,这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对古俄罗斯的背离。

几百年来,俄罗斯的人民一直盼望着旧时代的结束,祈祷一位新的君主可以将他们从苦痛中解救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站出来冒充沙皇,在俄罗斯人民当时特殊的思想观念下,很容易就相信了这些人。

“弥赛亚”一词起源于《圣经》,与“基督”同义,最初的意思是“上帝选中的人”,俄罗斯人民的弥赛亚意识是由古罗斯时期的神圣罗斯观念为蓝本发展起来的。

由于俄罗斯人民对皇室的尊敬与生俱来,一些有关皇室的传言无论多么荒唐离谱,人们都愿意相信,而对于沙皇的死去,他们更愿意相信沙皇还活着,只是躲了起来。

这三种宗教思想深深根植于当时的俄罗斯人民心中,由于对幸福的渴望以及对皇室的尊敬,“真假沙皇”现象才会应运而生,影响俄罗斯人民数百年的时间。

宗教改革引发的三种宗教思想深深影响着当时的俄罗斯人民,再加上俄罗斯人民对皇室与生俱来的尊敬,使得“真假沙皇”现象频繁出现,并持续了数百年的时间。

利普兰季曾对俄罗斯人民提出过警醒:“人们对于宗教的狂热,尤其是在异端思想控制下的宗教狂热会引发大规模的混乱,如果不去处理和解决这种畸形发展,那么还存在着另一个真正的、合法的沙皇的想法在民间就永远不会熄灭。”

利普兰季的话语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他们开始正视自己的思想,逐渐清醒,并伴随着时间的发展,将这种观念抹除干净。

1900年,在车里雅宾斯克边疆区有一位女云游者,她假托自己是女皇,她对着人们说,自己已经在人间漂泊了24年,以平民百姓的身份走遍了俄罗斯大地,体察黎民,目睹了人民遭受的不公与压迫。警察赶来时,当局把这位女子关进了精神病院。

此后,仍然有很多冒名顶替者,声称自己是“真沙皇”,还有一些“沙皇继承人”、“大公”也频繁出现,但是这个时候的俄罗斯人民在思想上已经发生了转变。

这些假冒者并没有起到任何的政治作用,相反他们面临的将会是来自法律的审判。

至此,俄罗斯人民长期以来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畸形理念荡然无存,根深蒂固的“君权神授”思想也逐渐消亡。

在世界历史中,各国都发生过政治上的混乱,一个朝代的灭亡,另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要经历诸多荆棘坎坷,这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伪君主”的现象在很多国家的历史上都曾出现过,但是像俄罗斯的“真假沙皇”现象屈指可数,其走马观花式的假沙皇现象实属罕见,究其原因,是由于俄罗斯人民内心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和皇权观念,直到今天,俄罗斯人民仍然对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有着狂热的拥护,这种观念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了。